
粒片板(Particle Board)
在各地區各有不同講法
遵照台灣標檢局CNS2215 定義名稱為 粒片板
在中國被叫做刨花板
而美國的講法 則稱之Particle Board (碎木膠合板材)衍伸而來
要完成一塊塑合板 要經由以下幾個步驟
第一步:木屑取材
將原始的木材將其打碎成2-4公分的木屑
打碎之後要進行篩料挑出不符合比例的木材
再將放置乾燥讓他的含水量降低以便後面工序
在尿素甲醛樹酯混合
成為初步裸材
第二步:混料
將初步裸材與尿素甲醛樹脂混合
並在途中添加功能膠合劑、硬化劑、防水劑以及阻燃劑種種添加物
讓板材具有防火.防水.抗蟲.增加韌性之功效
第三步:熱壓成形
之後的裸材要進行高壓高溫之處理
這一到工序可以達到膠體達到固化以及塑形的目的
同時提升板料密度達到比一般木材更加牢固之功效
從而達成塑合板的扎實.耐壓
因此熱壓步驟決定了板材的品質
至此完成了裸材的製程
第四步:上色
裸材完成之後
要與選定的顏色作融合
將工業印刷紙浸泡在三聚氰胺藥水
再經由最後一步熱壓處理 從而誕生出 目前大家看到的塑合板

木屑經由膠和熱壓之後,板材中的縫隙極小,使塑合板獲得了以下好處
- 三聚氰胺:三聚氰胺具有耐水.耐熱.不易與化學藥劑起反應.並有硬化及塑形功能.浸泡在三聚氰胺的藥水中.可以讓工業印刷只具備之特性.
- 防潮:台灣的氣候較為潮濕,塑合板剛好呼應此項需求,內部由於充滿了木削與膠體,濕氣不易進入.
- 穩固性:由於中間縫隙極小的關西,並且加上木削的硬度,內部結構非常穩固難以造成彎曲.
- 不易燃:由於內部是由尿素甲醛樹酯(不易燃樹酯)與碎木片組成,因此具有不易燃燒的特性.